竹子

Administrator
发布于 2025-10-12 / 11 阅读
0
1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竹子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四季常青,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;它空心代表虚心谦逊;它有节,代表有气节、守节操;它笔直向上,代表刚正不阿。因此,竹子是“君子”的化身,是文人雅士理想人格的写照。

我当然不是什么文人雅士,不知为何从小就喜欢竹子,记得小时候我家后院就一片竹林,老家的都叫它金竹,这种竹子可以用来编制很多生活用品,比如背篓,席子,筛子,等等,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去竹林玩耍,竹林里有一种大头蜻蜓,很轻易就能抓到它,然后去喂蚂蚁,竹林里安静没人打扰,能抓大头蜻蜓,没有别人的打扰,可能这就是我喜欢竹林的原因吧,风穿竹林,其声如海浪,如私语

宋代大文豪苏轼的《于潜僧绿筠轩》

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
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
旁人笑此言,似高还似痴。
若对此君仍大嚼,世间那有扬州鹤?

在今天,这句话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忙碌的现代生活和物质追求中,不要忽略了精神家园的构建。无论是通过阅读、艺术,还是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原则,我们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片“竹林”,避免在物欲中迷失自我,变得庸俗。

后来不知道为何这片竹林没有了,可能是父亲觉得竹林遮挡了阳光,又或者觉得它占用了耕地,把它铲除了

希望我退休后把这片竹林恢复,找回属于我的那一片“竹林”,在那里安顿身心,获得力量,找回我心中那片竹林的清韵,这份喜爱背后,或许藏着更深的情愫


评论